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深度 >

调研岂能逐级要材料

2023-06-28 01:12:43    来源:重庆日报


(资料图)

原标题:调研岂能逐级要材料

“逐级调研成逐级要材料?”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正在持续推进,有媒体却在基层发现了一种现象:某基层单位工作人员,近一个月已接到几十项有关调查研究的任务,有的要提供调研报告,有的要提供书面材料,还有的要提供相关素材。

当下,调查研究已经成为了领导干部了解基层工作的第一选择,他们带头深入基层,研究新问题、解决新矛盾,让基层群众看到了干部作风的可喜变化。

但是,原本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的逐级调研,却在一些地方的落实过程中悄然“变了味”。逐级调研,沦为了逐级索要材料。领导干部们只要下去走一走、看一看、问一问、听听汇报,拿到一份有价值的总结材料、书面报告和相关素材,再由身边人修改完善,即可形成一篇“高质量”的调研报告,调研工作就算完工。如此这般,调查研究的“好经”硬生生被念歪了,也让广大基层干部苦不堪言。

把几十个调研任务压给基层“一支笔”,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。有时候,上一级的调研刚结束,下一级的调研又开始了,“调研的不写报告,写报告的没资格调研”,各种材料压在一个人身上,“一支笔”只得选择重点,其他的只能稍微应付了事。在一定程度上,材料准备得充分与否凸显基层干部对上级调研的重视程度,久而久之,上级调研,下级准备材料,就成为了习惯,成了一种“雷打不动”的规定性动作。

这样的后果就是,基层干部们被各种材料缠身,省里的、市里的、县里的,一个电话、一条微信,调研报告、书面材料、相关素材、典型案例等等,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收集、整理、撰写和上交。这样的做法,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还大大挤占了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。如此看来,逐级准备材料何尝不是基层干部的无奈之举?

面对调查研究中的“伸手要材料、闭眼读报告”的行为,需要拿出有力的应对之策。只有精简调研流程,规范调研范围和频次,厘清界限,加强监督,并多些让调研工作提质增效的创新性举措,少些应付任务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才能有效杜绝“逐级调研逐级要材料”这种歪风邪气。(胡泊)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