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深度 >

【发现鹰城·文化之乡篇】鲁山 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-当前聚焦

2023-06-29 12:43:39    来源:平顶山日报

2023年6月28日《平顶山晚报》2版

6月22日,在鲁山县张官营镇,“我们的节日——中国(鲁山)2023年端午节”系列活动开幕。

杨孙庄村的屈原庙遗址


(资料图)

前城村的屈原庙

在鲁山县张官营镇,不仅有正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屈原庙,还有屈庄、屈子柏等遗迹遗存,以及大量与屈原有关的端午祭祀、歌谣等民风民俗。近年来,随着犨城遗址的发掘,越来越多专家学者考证后,认定张官营镇即爱国诗人屈原故里。2019年5月31日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莅临鲁山考察,同意在鲁山县建立“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”,并于当年6月初在鲁山举行了授牌仪式。

6月22日端午节当天,记者走进鲁山,感受在这里绵延两千多年的屈原文化和端午民俗。

▶犨城故地屈原庙

“俺们这里是屈原故里,每年端午节,村民都会自发到屈原庙里祭拜屈原。”今年76岁的张官营镇前城村屈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鲁山县农信社退休职工付金山说,每年端午节,村民都会炸油条、包槲坠、插艾草、做香包,到庙里给屈原上香。

前城村有一座重建百余年的屈原庙。距庙不远处,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犨城遗址,至今仍保留着两米多高的土堆平台。

屈原庙前,有数块古石碑。“这些古石碑中,有一块最能说明屈原故里就是我们这儿。”付金山说,那块石碑是5年前在屈原庙北边一井台上发现的,当时这块古石碑背朝上伏在地上。村里想在屈原庙前立几块碑,村民设法把这块古石碑翻过来,发现上面刻着很多字,其中有“屈原之寺久矣不存”等字样,为研究屈原文化提供了实物。

屈原庙前,还立着村民自发捐款塑的屈原和延笃的汉白玉塑像。《后汉书·延笃传》记载:“延笃,南阳犨人也……永康元年(167年)卒于家,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。”延笃是南阳犨城人,永康元年死于家中,乡里画其像(或塑其像)放入屈原庙内。据此,《后汉书·延笃传》中提到的屈原庙就在延笃的家乡犨城。所以,屈原庙不仅敬奉着屈原,也敬奉着延笃。
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正如屈原的名言那样,多年来,专家学者们努力揭开犨城屈原庙的神秘面纱。2015年,60多位研究屈原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会聚鲁山,就犨城屈原庙何以是中国最早的屈原庙、东汉硕儒延笃的画像何以会被放置于屈原庙等进行深入探讨。2015年,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教授黄崇浩在《黄冈师范学院学报》上发表论文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是屈原故里——“屈原生于南阳说”的一个新结论》,认为屈原故里在鲁山。2016年7月29日,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教授等一行7人莅临鲁山,考察鲁山犨城屈原庙与屈原文化。专家们的综合考察情况与史书资料,共同认为犨城屈原庙是我国北方纪念屈原的重要祭奠场所,屈原和鲁山犨城有着割舍不断、非同寻常的关系。

“犨城屈原庙是正史记载最早的屈原庙,屈原文化、端午习俗在鲁山大地薪火相传。”在当天举办的“我们的节日——中国(鲁山)2023年端午节”系列活动开幕式上,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说。

▶文化铸魂兴乡村

当天,距前城村约两公里处的张官营镇杨孙庄村,也举行了隆重的祭拜屈原活动,还有来自叶县、南召以及鲁山磙子营等地的屈姓人家前来祭祖。

“今年端午节,前来我村祭祖的屈氏后裔有60多人。”杨全振是鲁山端午民谣传承人、犨城屈原文化民间研究者、杨孙庄村退休教师,他告诉记者,杨孙庄村很久以前也有屈原庙,村北广场有屈原庙遗存的千年古柏,是鲁山县古树名目保护的001号古树,树龄两千余年,围粗5米多,树高20多米,覆盖面积最大时达到400平方米。两年前,村民还在老庙遗址附近发现了无字碑,并自发筹款塑了屈原像。在村民眼中,这里就是屈原的故里,不少人都是屈原后裔。

“我们都是屈原后裔,听老人讲,我们老家在杨孙庄村附近的屈庄村。”家住磙子营乡三山村的屈中说。

据张官营镇南闫庄村92岁的屈中煜介绍,他们早时也在屈庄村居住,“屈原故里在张官营”的说法早有耳闻。

近年来,鲁山县围绕端午节与屈原文化,先后召开了“中国犨城屈原文化”“屈原与当代文化价值”“屈原与端午民俗”等高规格研讨会,举办了鲁山犨城“屈原之寺”碑释读座谈会、中国鲁山2017年犨城祭祀屈原纪念活动、“我们的节日——中国(鲁山)端午节”系列活动、《屈原》特种邮票首发式、万人诵《楚辞》等活动,引起强烈反响。

“犨城遗址的发掘,为张官营镇的经济、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,我们将立足地域文化特色,对犨城屈原庙景观进行提升打造,将乡村旅游与镇域经济相结合,全力打造中国屈原文化之乡。”张官营镇党委书记王文举说。

张官营有话说

张官营镇位于鲁山县东南部,因明朝时期一张姓首领屯营在此而得名。犨城遗址的发掘,把当地历史上溯到春秋时期。屈原、延笃等历史名人,在这里追寻到了相关足迹;屈原庙、端午习俗、歌谣、谚语、铜器社等,为当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
策划:刘泉

统筹:陶向军 王冬梅

执行:周冬 董佳理 张满 朱碧琼

视觉:李永伟 王玉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